——峰峰礦區這樣實現華美蝶變
● 陳 玉
今年8月,第二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正式公示,邯鄲市峰峰礦區名列其中。2016年以來,他們堅持旅游藍圖繪到底,全力實施全域治理工程,實現了由“礦區到景區”的華美蝶變。
(一)
峰峰是一座有著百年礦業開采歷史的老工礦區,曾是全國第二大主焦煤產地和國內聞名的陶瓷、建材、電力工業基地。地下挖煤、地上采石留下的“瘡口”,不僅是當地發展的“痛點”,更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“堵點”。
近年來,峰峰礦區啟動了采煤沉陷區水資源利用與生態修復工程,工礦疏干水、地表徑流通過濕地的沉降、過濾變成了清流,精心打造的滏陽河國家濕地公園、清泉公園等十余個串狀水系和濕地,形成“一網、四帶、多水面、多濕地”的水生生態格局。昔日高低坑洼、雜草叢生的沉陷坑、黑水塘,逐漸變成了多種候鳥的棲息地。
突出“補欠賬”與“做優勢”并聯協調。峰峰礦區強力實施礦山、荒山、煤矸石山“三山同治”,持續推動“礦山”變“青山”,90處露天礦山全部清零;16座矸石山全部實現抑塵治理,修復面積達5000余畝。
同時,圍繞省級森林城市的創建,該區還大力開展全域國土綠化工作?;纳?、荒坡新增綠化面積8萬余畝,修復后的北響堂森林公園晉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,南響堂森林公園、響堂生態谷等一批山體公園建成開放,為峰峰礦區群眾增添了多個“天然氧吧”。截至目前,峰峰礦區森林覆蓋率達36%。
(二)
“礦山變青山,濁水變綠水,礦區變景區?!狈宸宓V區區委、區政府將旅游產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,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山城水鄉全域旅游新形象。
2017年,該區深挖響堂山石窟、磁州窯文化等“八大文脈”資源寶藏,鑿石開山,200公里的0 — 7號旅游景觀道、500公里的“農村四好路”把全區景點串聯起來,帶動文化游、鄉村游、工業游、生態游蓬勃發展。
景美了、路通了,“面子”靚麗了,但“里子”更要提升。
“在景區玩,就怕上廁所。這里的水沖公廁干凈衛生,真不錯?!焙喖s古樸的灰色墻體、光潔白凈的瓷磚地面、24小時運轉的換氣設備……山底村新修建的水沖式公廁受到了游客們的一致夸贊。
2019年,峰峰礦區啟動了全域污水治理工程,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將主城區周邊村莊全部并入市政管網集中處理??拷行逆偟拇迩f就近并入兩家鎮污水處理廠;剩余120多個村利用高低落差的地理優勢,用高差勢能代替電能,利用無動力生物處理池,將處理后的污水直接用于灌溉農田、林地,實現了資源化回用和污水就地處理。目前,峰峰礦區農村已基本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,普通農戶幾乎都用上水沖式廁所。
(三)
斜陽潑灑在響堂山上,山腰間一條柏油路像絲帶般延伸到峰峰礦區和集賢山莊 —— 誰會想到,這個被游客稱為“窯內現代化、窯外美如畫”的休閑度假地,幾年前還是一個村民搬離、野草湮沒的空村。
“集賢村的變化,源于2015年開始的北響堂旅游開發項目。”該村黨支部書記馬金良說,過去村民一家一孔窯洞蝸居在半山腰,后來搬離到山下的集中居住區。村民的居住條件改善了,祖祖輩輩生活的窯洞也成了稀有的旅游資源。
如今在集賢村,經過整體開發的幾百孔窯洞錯落有致地鑲嵌在綠植叢中,青石板路將它們貫穿起來。馬文平屬于第一批將自家窯洞租出去的村民,說起原先的居住條件,他笑著搖頭說,當時這窯洞沒人稀罕,1000塊錢一孔都沒人要,慢慢就荒了。“哪知道經過改造,居然吸引了大批游客!”
峰峰礦區久久為功,一方面加大對農村道路、水利等基礎設施投入,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搭建招商引資平臺。借著這個良機,更多的村莊開始發力,昔日“空心村”張家樓成了遠近聞名的“文化創意村”;集賢村老村整體轉租發展特色民宿,同時將農民土地流轉打造高效農業種植區;響堂水鎮以景區打造為龍頭,帶動村莊走旅游發展新途徑;“景區+村莊+企業”互助型的義井鎮李莊村,成為了全市旅游扶貧典型案例。
發展全域旅游以來,峰峰礦區先后被授予“中國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名區”“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名區”等榮譽稱號。據不完全統計,2019年,峰峰礦區游客總數較2016年翻了三番,15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0多個省市的游客慕名而來,帶動就業6萬多人,村民們日子越過越紅火,更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萌生回鄉創業的念頭,昔日人煙稀少的鄉村也逐漸恢復了熱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