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rack id="9bx7z"><strike id="9bx7z"><rp id="9bx7z"></rp></strike></track>

    <pre id="9bx7z"></pre><pre id="9bx7z"></pre>
      <pre id="9bx7z"><ruby id="9bx7z"><ruby id="9bx7z"></ruby></ruby></pre>

      <noframes id="9bx7z"><pre id="9bx7z"></pre>
      <track id="9bx7z"></track><ruby id="9bx7z"><ruby id="9bx7z"><b id="9bx7z"></b></ruby></ruby>

        <pre id="9bx7z"></pre>

        <output id="9bx7z"><ruby id="9bx7z"><mark id="9bx7z"></mark></ruby></output>
        紅色河北
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 > 首頁> 紅色河北

        “萬元田”闖出致富路

        發布日期:2021-02-08 信息來源:河北老促會

        ——臨西縣推行多種高效模式助農增收

                何連斌

        春種春管正當時。河北省臨西縣老官寨鎮樊莊村的紅滿天家庭農場里,幾十位農民正在田間忙碌,有的在杜仲樹下除草、修枝,有的給新種的杜仲苗施肥、澆水,還有的在雞棚里麻利地揀拾“杜仲雞蛋”。

        紅滿天農場是一家集杜仲種植、特色養殖、有機肥加工為一體的省級示范家庭農場。負責人馬建鑫說,杜仲樹渾身是寶,樹皮可入中藥,樹葉營養豐富是很好的飼料。

        馬建鑫算了一筆賬:農場總共種了700畝杜仲樹,還養了3萬只蛋雞,每年一畝地能采2000斤杜仲葉,葉子飼喂蛋雞,杜仲雞蛋價格是普通雞蛋的6倍。同時,利用高溫快速發酵技術,把雞糞加工成生物有機肥,再用于農業生產,刨去成本、人工等開支,一畝地凈掙18000元。

        田地是農民的命根子,“萬元田”如何生成?

        臨西的做法是,瞄準質量、綠色、市場“三個靶向”,在“高效”二字上下足功夫,壯大新產業新業態、扶持新主體、培育新動能,通過園區示范、龍頭引領、模式帶動等積極舉措,讓土里刨金不再是夢。

        依托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、石家莊農林科學研究院,位于臨西鎮東馬鳴堂村的綠舟農業科技公司,建成了一個占地120畝的蔬菜育苗基地,主要從事蔬菜、西瓜、甜瓜等新品種選育、研發及推廣,去年畝均收益達兩萬元。

        “我們還把研發出來的新品種,無償交給本村及周邊村的46個貧困戶去種植,跟蹤指導他們科學管理,每年畝均增收1萬元左右。綠舟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鄒紅海說,助農增效,助民增收,他們要做的,就是要讓老百姓守著家門口照樣能致富。

        年過花甲的張鳳是東馬鳴堂村的貧困戶,子女多、老伴常年吃藥,五畝薄田,入不敷出。鎮里包村干部和村黨支部書記牽線,讓張鳳跟村邊的綠舟農業公司“接上了頭”。公司拿出4萬元在張鳳的兩畝地里建起兩個蔬菜大棚,無償給他使用,免費提供新研發的胡蘿卜、辣椒種苗,肥料、地膜等種植所需的農資全部免費提供,連澆地的水費都不需要農戶自掏腰包。

        “俺種的兩畝辣椒、胡蘿卜,公司只采走10%15%作為選種,剩下的全部歸俺自己賣,一個大棚一季純收入5500元,一季還有2500元的勞務工資。張鳳掰著手指頭計算著,下一季還能免費使用大棚種自己想種的菠菜,又能多收入2000元。兩個大棚一年能收入兩萬多元。

        “家門口管田,種菜沒風險,一季一兌現,收入翻幾番?!毕駨堷P一樣,不少貧困戶依靠這一模式順利脫貧了。

        目前,臨西縣探索并推廣實施了工廠化食用菌生產、生豬規?;B殖及肉聯加工全產業鏈、食用菌“種植+加工+銷售+技術服務、電力漁光互補+農光互補”“電子商務+基地直供等九種高效農業模式,不僅改善生態,帶來效益,而且還為鄉村振興培養出不少新農民。